|
 |
[Tecaffe]划分子网的方法 |
Lee 发表于 2007/4/4 15:56:26 |
不管是国内的水平考试,还是Cisco的认证,子网划分是必考的内容.自己看了好多例题,然后问了不少人.感觉只看书很难弄明白,所以总结了一下方法.
举例如下 有一个IP为172.16.0.0的网络,要求你划分三个子网,可以容纳的机器数是1000台.这是一个B类的IP地址,缺省的掩码是255.255.0.0.
2的平方是四,但是减去全1和全0后只剩两个,所以应该考虑用2的3次方.(8-2=6)
这里的三就是子网掩码中要借的位数.将255.255.00000000.00000000的第三个字节的头三位变为1,即:255.255.11100000.00000000,转换成2进制就是255.255.224.0 这就是这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
接下来就是确定IP地址的范围,依然是变换前三位.2的三次方是8,减去全1和全0后,剩下六种排列,即:001,010,100,011,101,110
第一个IP是:172
|
|
[Tecaffe]Win2k和WinXP系统中自启动程序的位置 |
Lee 发表于 2007/3/28 9:27:25 |
当Windows完成登录过程,鼠标指针从繁忙到安静,除桌面上的图标,你还看到了什么?也许表面没什么变化,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系统托盘区多出了许多图标,你的进程表中出现了很多的进程!Windows在启动的时候,自动加载了很多程序,你知道它们是在什么地方被加载的吗?
许多程序的自启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每个自启动的程序对我们都有用呢?更甚者,也许有病毒或木马在自启动行列,而你却不知!
到现在,你是不是觉得了解自启动文件的藏身之处有必要呢?那好,下面我就一一指出,让它们无外可藏!
其实Windows2000/XP中的自启动文件,除了从以前系统中遗留下来的Autoexec.bat文件中加载外,按照两个文件夹和9个核心注册表子键来自动加载程序的。
|
|
[Tecaffe]下一代Internet宽带网络技术----MPLS |
Lee 发表于 2006/12/5 15:10:39 |
Internet的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迅猛发展,如何进一步扩展网上运行的业务种类和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是目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由于IP协议是无连接协议,Internet网络中没有服务质量的概念,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吞吐量和符合要求的传送时延,只是尽最大的努力(Best-effort)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所以如不采取新的方法改善目前的网络环境就无法大规模发展新业务。
在现有的网络技术中,从支持QoS的角度来看,ATM作为继IP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因此ATM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处处适用的技术,人们最终将建立通过网络核心便可到达另一个桌面终端的纯ATM网络。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首先,纯ATM网络的实现过于复杂,导致应用价格高,难于为大众所接受。其次,在网络发展的同时相应的业务开发没有跟上,导致目前ATM的发展举步维艰。第三,虽然ATM交换机作为网络的骨干节点已经被广泛使用,但ATM信元到桌面的业务发展却
|
|
[Tecaffe]IP 交换机 |
Lee 发表于 2006/12/5 15:09:32 |
IP 交换机是一种配置交换硬件的 IP 路由器,具有缓冲路由选择功能。IP 交换技术最初由 Ipsilon 网络开发而成。IP 交换设备可以识别长数据包流并可能在第2层转换这些流,从而绕开了路由器并提高了吞吐量。IP 交换技术综合使用快速 ATM 硬件和 IP,这样保留了 IP 无连接特性。为达到交换功效,还提供了一种连接 IP 流和 ATM 标签的机制。IP 交换技术下,每个源/目的数据包流都分配到一个标签。IP 交换机处理流中的初始数据包,是通过将这些数据包传送到属于 IP 交换机组成部分的标准路由器模块中而实现的。
IP 交换技术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特征:
点对点(Point-to-Point):IP 技术主张 ATM 点对点网络模型,而不是逻辑共享介质模型。 组播(Multicast):进入 IP 交换机的数据包流可以分散到多个目的地。每个分支都可以独立被重定向。整个数
|
|
[Tecaffe]Java中文问题 |
Lee 发表于 2006/9/20 10:50:52 | 由于Java编程中的中文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阅读了许多关于Java中文问题解决方法之后,结合作者的编程实践,我发现过去谈的许多方法都不能清晰地说明问题及解决问题,尤其是跨平台时的中文问题。于是我给出此篇文章,内容包括对控制台运行的class、Servelets、JSP及EJB类中的中文问题我剖析和建议解决办法。希望大家指教。 Abstract:本文深入分析了Java程序设计中Java编译器对java源文件和JVM对class类文件的编码/解码过程,通过此过程的解析透视出了Java编程中中文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给出了建议的最优化的解决Java中文问题的方法。
1、中文问题的来源
计算机最初的操作系统支持的编码是单字节的字符编码,于是,在计算机中一切处理程序最初都是以单字节编码的英文为准进行处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为了适应世界其它民族的语言(当然包括我们的汉字),人们提出了UNI
|
|
| |
 | |
|
Blog 信 息 |
blog名称:风落沙 日志总数:348 评论数量:550 留言数量:52 访问次数:1604599 建立时间:2005年1月28日 |
|
友 情 连 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