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公告 |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统计 |
blog名称:宁静致远 日志总数:2340 评论数量:2658 留言数量:88 访问次数:17519794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小知识]何谓幽默 |
何谓幽默
何谓幽默呢?它是英文"humor"的音译,指的是"一种含蓄而充满机智的辞令,可以使听者自然地在嘴角上浮现出会心的一笑";更是一种正面的、健康的行为运动,值得大家用心的去推广,多多利用幽默感来润滑现今严肃的社会和僵硬的人际关系。而幽默的机智反应并非只是能言善道,而是一种快乐、成熟的生活态度,掌握了它等于掌握智慧结晶,得到快乐的泉源。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也说:"幽默即是用最轻松的语言,说出最深切的道理。"
北美华文作家吴玲瑶女士说:"我们走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经过一些挫折。那么,你在走的时候,幽默就像避震器一样,就像汽车的避震器,你就不会颠簸得那么厉害,你的人生就会比较顺心。别人看你怎么这么顺利呢? 其实是"happy go lucky", 那就是你快乐,就会带给你幸运,开朗一点,要乐观得像什么呢?像茶壶一样,怎么会乐观得像茶壶呢?就是你屁股烧红了,嘴巴里还要唱歌~~"绝妙的见解!至此,我也想参赞一辞:"幽默是甘草,这苦的人生有了它,就好上口了!"
一个人是否有幽默感,不是看他讲笑话的能力,而是看他被开玩笑、被嘲弄时如何自处的能力,也就是自我解嘲的智慧。清代大才子金圣叹,五十四岁时因"哭庙案"入狱,被罗织"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的罪名问斩。行刑前,他塞给刽子手一个红包,等到行刑完毕,刽子手打开红包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好快的刀!"一个人在生死关头,都能够幽默以对,无疑的是已经到达超凡入圣的境界了,实在令人敬佩!
|
阅读全文(254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高压锅使用方法 |
高压锅使用方法 压力锅只有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才显示出它的优点,并经久耐用,使用高压锅应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1、擦油 未经使用的新锅,密封圈弹性较高,请按锅身的上、下面加少量食物油,以利于初次开合。每次使用前应将锅盖、锅身及手柄等清洗干净,便于合盖。
2、放食物 放食物时,食物和水均不得超过锅容量的五分之四,水或汤均不得少于400毫升(约两碗)。
3、合盖 (1)合盖前应先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防堵罩清洁,安全阀是否完好,浮子活动是否上下自如,并处于落下位置。
(2)将锅盖平放于锅身上固定锅身,让锅盖按图所示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上、下手柄完全重合为止,这时正好移到工作位置,浮子阀已完全露出。
4、加温 合盖后即可用旺火加温,见有少量蒸气从排气管徐徐排出时,再将限压阀扣到排气管上,随后浮子便会升起,直至排气管"嘶嘶"排气后,可适当降低炉温,保持排气至烹调完毕。
5、冷却,放气 烹调完毕后,可在室温下进行自然冷却,如要立即食用,可采用强制冷却方法(即用水淋或浸于水中)降压,冷却完毕后,即可轻提出限压阀,将剩余气体放掉。
6、开盖 见排气管没有蒸气排出,浮子落下,即可按逆时针方向开盖。若浮子未落下,证明锅内尚存压力,这时气压连锁装置将起保险作用,是无法打开锅盖的,切勿强硬开盖。应用筷子将指示阀往下压,使锅内余气排清,方可开盖。
|
阅读全文(181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结婚周年”的N种英语表达法 |
“结婚周年”的N种英语表达法
1.Paper wedding——纸婚、布婚(结婚一周年) 2.Calico wedding——棉布婚(结婚两周年) 3.Straw wedding——稻草婚(结婚两周年) 4.Cotton wedding——棉婚(结婚两周年) 5.Muslin wedding——羊皮婚(结婚三周年) 6.Leather wedding——皮革婚(结婚三周年) 7.Silk wedding——丝婚(结婚四周年) 8.Wood wedding——木婚(结婚五周年) 9.Iron wedding——铁婚(结婚六周年) 10.Copper wedding——铜婚(结婚七周年) 11.Woolen wedding——毛婚(结婚七周年) 12.Electric appliance wedding——电器婚(结婚八周年) 13.Pottery wedding——陶器婚(结婚九周年) 14.Tin wedding——锡婚(结婚十周年) 15.Steel wedding——钢婚(结婚十一周年) 16.Linen wedding——麻纱婚(结婚十二周年) 17.Lace wedding——花边婚(结婚十三周年) 18.Ivory wedding——象牙婚(结婚十四周年) 19.Crystal wedding——水晶婚(结婚十五周年) 20.china wedding——搪瓷婚(结婚二十周年) 21.Silver wedding——银婚(结婚二十五周年) 第一大典 22.Pearl wedding——珍珠婚(结婚三十周年) 23.Coral wedding——珊瑚婚(结婚三十五周年) 24.Jade wedding——碧玉婚(结婚三十五周年) 25.Ruby wedding——红宝石婚(结婚四十周年) 26.Sapphire wedding——蓝宝石婚(结婚四十五周年) 27.Golden wedding——金婚(结婚五十周年) 第二大典 28.Emerale wedding——翠玉婚(结婚五十五周年) 29.Diamond wedding——钻石婚(结婚60-70周年)
|
阅读全文(1949)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八拜之交 |
八拜之交 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冲着八个方位磕头: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之礼,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讲的是八对古人朋友间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历史故事。
头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 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之交; 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由此衍生出来的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伯牙的的音乐家,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倾听大海的涛声,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但是,尽管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伯牙曾担任晋国的上大夫。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不巧遇风浪,船不得不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面对清风明月,伯牙思绪万千,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正当他沉醉在优美琴声之时,猛然看到有人在岸上听琴,于是招此听琴人上船。
伯牙见他只是一个樵夫,便不以为然。没想到这个樵夫满腹才学,对他所弹的曲子、所弹的琴都了如指掌,令伯牙大为惊讶。伯牙又为樵夫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伯牙想着高山,弹了一曲,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想着流水弹了一曲,樵夫又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施以宾客之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却已与好友阴阳相隔,原来子期已在前几个月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伯牙也终不复鼓琴。 后人感其事,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伯牙
|
阅读全文(214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不能不懂的社交暗语 |
不能不懂的社交暗语 1.去别人家做客,当主人的话可多可少,甚至经常劝你喝茶或提议看看电视时,你就该告辞了。人总是在感到无话可说时,才提醒别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再待下去,你可能就不受欢迎了。 2.正在对上司汇报工作,他的眼睛没有专注地看着你,或者他的手指不经意地在桌上扣几下,很可能他已对你的汇报不满意了。如果你进去时,他的脚正在桌子下无聊地晃动;你说话间,他的脚忽然停止了摇动,那他已对你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和一个新认识的人谈话时,他的双手总是在不经意间抱在胸前,那表明他还是对你有所防备的,所以,在让他相信你以前,最好还是谨慎为之。 4.在酒桌上,一个向你频频敬酒的人,不是有求于你,就是对你有敌意,所以你还是尽快分析一下,究竟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前者就赶快把话题引过去答应他,后者你就要装醉了。 5.一个人向你发出了邀请,你兴致勃勃地落实邀请时,他忽然顾左右而言他。其实,他的邀请不过是顺口一来的说法,你就不要追究下去了,除非你想让他讨厌。 6.发现你的失误没有告诉你,比告诉你要可怕得多,特别是两个人处于竞争的工作状态时。 7.一个面对你总是夸夸其谈的人并不是骄傲,他的内心恰好与他夸夸其谈的外表相反,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他的夸夸其谈不过是用来掩饰内心的自卑罢了。
|
阅读全文(169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爱神”诞生的地方 |
“爱神”诞生的地方
希腊神话中传说代表爱与美的女神Aphrodite就诞生于塞浦路斯——Aphrodite?也许,她的罗马名字大家更为熟悉,那就是Venus。 维纳斯这个名字其实来源于罗马神话,在希腊神话中她被称为Aphrodite。同样,有很多罗马神话中我们熟知的诸神名字,在希腊神话里的对应,大家知道多少呢? Venus的儿子,Cupid,这个名字同样来自于罗马神话。而在希腊神话中,Cupid的名字是Eros——看出这个名字和rose这个单词的关联了吗?rose代表爱情,那么这个象征意义是怎么来的呢? Aphrodite presented a rose to her son Eros, god of love. The rose became a symbol of love and desire. Eros gave the rose to Harpocrates, the god of silence, to induce him not to gossip about his mother's amorous indiscretions. Thus the rose also became the emblem of silence and secrecy. In the middle ages a rose was suspended from the ceiling of a council chamber, pledging all present to secrecy,or sub rosa,"under the rose". Aphrodite将玫瑰花送给自己的儿子Eros,由此玫瑰花成为爱情和欲望的象征。Eros又将玫瑰花送给沉默之神Harpocrates,让他不要把自己母亲的风流韵事说出去。因此玫瑰花也代表“秘密”。中世纪的时候,议会大厅里通常会悬挂一朵玫瑰花,表示在这个房间里所商谈的事情都是高度保密的。来自拉丁语的词组sub rosa至今在英语中还表示“保密的”的含义。 所以,当我们想说某件事是“保密的”,我们可以说it is under the rose,或者用拉丁语原文sub rosa来表示。 Eros这个词由爱神的名字,引申为“爱欲、欲望”。还记得《色·戒》的英文译名Lust,Caution吗?eros可以表达与lust差不多的含义。
|
阅读全文(169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谦称和敬称及其他 |
谦称和敬称及其他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 位低的人谦称 在下; 小可 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人自谦时用 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 妾; 老和尚自称 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 寡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
|
阅读全文(173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优雅出席宴会:让菜不夹菜,助酒不劝酒 |
优雅出席宴会:让菜不夹菜,助酒不劝酒
席位安排 中餐宴会安排席位时,首先确定主人位。主人位置一般面朝宴会厅的出入口,可纵观全局,也可安排在宴会厅重点装饰的前面,让客人一进宴会厅就可看见主人。副主人安排在正主人的对面,一般背向出入口面朝主人,方便主人安排副主人具体事宜。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方便主人照顾主宾。副主宾安排在副主人的右侧,方便副主人照顾副主宾。如果主宾偕夫人出席,可把主宾夫人安排在主宾的边上,也可把主宾夫人安排在主人夫人右侧的位置,除此之外也需要把身份地位相近的客人安排在一起,方便交流。主宾和副主宾右侧可安排翻译入席,方便翻译向主宾和副主宾翻译。其他位置可安排陪同。
遵守时间 我们在参加宴会时,一般请柬上都有注明"请××月××日××点准时入席",那你自然要依时赴宴。如果你确实有事不能按时到达,需要事先向宴会主办人说明,以免宴会主办人为难。等吧,还有很多其他客人,大家需要一起等,开餐吧,又担心不礼貌。因此,参加正式宴会,切记不要迟到。但是参加宴会时也不可太着急,如果你很早就到了,宴会主办人还在忙着协助服务员整理会场呢,这时主人要是照顾你吧,没有时间,要是不照顾你吧,又不太礼貌,无形中反倒给主人增添了麻烦。因此在参加宴会时你最好也不要早到很长时间,也不要迟到。万一你在参加宴会时迟到了,那么在你坐下之前,一定要先向所有的人微笑着打招呼,同时还要说声抱歉,特别是对宴会主办人。另外,除非有特别紧急的事情,一般不要提前离席。
进餐礼仪
入座礼仪 无论你作为主办人还是赴宴人员,就座时一律由椅子左边入座,男士还应协助女士入座。若有服务人员帮女士入座,男士仍须等女士入座后才就座。
小口吃菜 你在宴会就餐时,一定不要非常大口地吃菜或大筷子地往自己餐盘中夹菜。因为:第一,当你大口吃菜时,可能会遇到你不太喜欢的口味或原料,也可能菜肴很烫,这时你要是吐出来吧十分不礼貌,不吐出来吧,自己又十分难受,所以就餐时特别是吃新菜时一定要小口地吃;第二,当你大筷子往自己餐盘中夹菜时,会给别人一种很贪婪的感觉,特别是遇到高档菜时更不能这样,这对你的形象会有很大的影响。
让菜不夹菜 你可以热情地向客人介绍菜肴,建议他尝一尝;你也可以用公用餐具为客人夹些菜肴,但是要注意分量不要太大,以免客人吃不完而觉得不好意思。但千万不能用自己的食具为客人夹菜,客人不吃你夹的菜吧,面子上过不去,吃了吧,又担心不卫生。
宴会结束时 参与宴会的客人需对宴会主办人表示真诚的感谢,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千万不能吃完饭一抹嘴就走人。有时参加宴会时,宴会的主办人会为每位出席者备有小纪念品,宴会结束时,主人招呼客人带上纪念物,遇此情况可说上一两句赞扬小礼品的话,但不必郑重表示
|
阅读全文(1910)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人格魅力 |
人格魅力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
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第二,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第四,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具有上述这些良好性格特征的人,往往是在群体中受欢迎和受倾慕的人,或可称为 "人缘型"的人
|
阅读全文(173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这些字你都认识吗? |
这些字你都认识吗?
囧jiǒng;
槑méi;
玊sù;
天明:奣wěng;
水人:氼 nì;
王八:兲 tiān;
好心:恏 hào;
开火:烎 yín;
强力:勥 jiàng;
功夫:巭 pu或bu;
二心:忈 rén;
火化:炛 guāng;
只要:嘦 jiào;
不要:嫑 biáo。
|
阅读全文(196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粽子的来历 |
粽子的来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
阅读全文(1821)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海鲜料理礼仪 |
海鲜料理礼仪
虾类 龙虾通常是半只横剖且连壳料理,食用时以左手扶着壳,右手用专用的叉子挑出肉来,再沾调味料取食,若在非正式的餐宴时,也可以把调味品倒进壳里再食用。
贝、螺、蟹类 生蚝及其他的贝类食用时可先用手剥开,再挑出肉来沾酱吃,千万别就着壳直接吸出。至于螺类由于表面光滑,食用时一定得先以专用夹固定,再以叉子将螺肉掏出。螃蟹多半在上桌前厨师已将蟹壳夹碎,食用时只要一手取蟹,另一手用叉子挑肉取用即可。
鱼类 用叉子压住鱼头,以刀沿着中间骨头至尾部划开,先剥离较靠近自己这部份的鱼肉,切成小块食用,若要去除鱼骨,可将刀子伸入背骨下方,挑起鱼骨后放置在盘中,然后将下层鱼肉移至面前的盘上。吃下层鱼肉时鱼不可翻面。
|
阅读全文(186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中餐宴席礼仪 |
中餐宴席礼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社交活动越来越频繁,而作为社交活动之一的餐宴也不断增加,在参加餐宴时的举止文明也许会影响到社交活动的成败,因而餐宴中的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如何在餐宴中注意礼节呢。首先,我们在穿着上应该大方得体,其次,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
要是作为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
阅读全文(175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糟糠""结发" |
"糟糠""结发" 将妻子称为"糟糠"出自《后汉书·宋弘传》里记载的一个典故:"(光武帝)谓弘曰: 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弘曰: 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原来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光武帝想在朝廷大臣中为她择一合适夫婿。湖阳公主说:"宋弘气度威正,品德高尚,朝中官员都不及他。"于是光武帝特意召见宋弘,想探问一下宋弘有无此意,他对宋弘说:"俗语说,人贵了要换掉一批旧友,人富了要另娶一位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宋弘回答:"我知道的是,人贵了不可以忘却贫贱时结交的知己;人富了不可以抛弃贫穷时娶的妻子。"光武帝只好打消了让宋弘娶湖阳公主的念头。后来,人们便把与自己生死相依、同甘共苦的妻子称为"糟糠"了。
"结发"原是古人成人礼的一部分,就是束发。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举行冠礼,就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就规定女子在订婚后出嫁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时也要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黑布将发髻包住,再以簪插定发髻。古代无论男女,只要举行了成人礼,就意味着到了成年,代表着一个人到了可以结婚成家的年纪了。
到了汉代,"结发"成了新婚夫妻成婚的仪式之一。汉代苏武有诗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在洞房花烛夜,饮交杯酒之前,新郎新娘就床而坐,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生死相依。古人还有诗总结:"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发"结"在一起,有牢固、结合、结伴之意,也寓意着新婚夫妇恩爱缠绵、白头偕老。因而"结发"自然就有了成婚的意思,人们也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了。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就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
泰山本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首,不过这个词在古代却常常用来指称岳父,像《水浒传》里林冲就称自己的岳丈为"泰山"。那么,岳父难道还真与那座名岳"泰山"有关吗?
自唐代开始,"泰山"、"岳父"便成了妻父的专称。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语资》中讲到了这个岳父别称的由来:唐明皇李隆基泰山封禅时,当时的宰相张说被任命为封禅使。按照当时惯例,封禅以后,三公以外的随行官员都可晋升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小官,封禅之后却连升四级,骤迁五品。唐明皇大宴群臣的时候,看见郑镒穿着绯红的五品官服,很是奇怪,就问郑镒为什么升得这么快。郑镒一下子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旁边一个宫廷戏子黄幡绰把话接过来说:"这都是泰山的力量!""泰山"在此一语双关,与其说是泰山成全了郑镒,不如说是他的岳父。
此后,泰山也就成为了妻父的代称。又因泰山又称"东岳",所以,又将妻父称为"岳父"、"岳翁"、"家岳",妻母则称为"岳母"或"泰水"了。
丈人本是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论语》中就有"遇丈人,以杖荷蓧(diào)"、"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这样的句子。宋朝人在《猗觉寮杂记》和《鸡肋编》中考证认为,是自唐朝以后,丈人这个词才特指妻父的。证据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在《祭杨凭詹事文》中记载:"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但进一步考证,认为这个词特指妻父的时间可能还要更早。因为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
阅读全文(1899)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何谓"黄花"? |
何谓"黄花"?
所谓"黄花",其实指的是古时妇女额前的一种装饰,又称"花黄"。当时的妇女喜欢用黄颜色的粉在额头上画出各种花鸟形状,或是用金黄色纸剪成花鸟形状贴在额头。这种习俗大约起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木兰辞》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之说。
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次睡在含章殿檐下,有梅花恰巧落在她的额头上,梅花渍染,在她额头形成梅花之形,拂之不去。此后寿阳公主便经常将梅花贴在额前,宫人们也纷纷效仿。此后就有所谓梅花妆,简称梅妆。这种妆饰传到宫外后,民间女子也纷纷效仿,或用菊花或用黄纸剪出花样贴在前额,后来逐渐发展成"贴黄花"的习俗。由于这种妆饰在未婚的女孩子中比较流行,渐渐地,"黄花闺女"就成为了未婚女孩的代称。
将女孩待嫁叫"待字闺中",是与古代人取名字的礼俗有关系的。现代人一般只有一个比较正规的大名,作为社会交往中代表个人的符号。而在古代,人们取名字要更加讲究:出生三个月后要由父亲为孩子取名,作为幼年时对他(她)的称呼。到成年后,还要在名之外取一个庄重、正规的别名"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要举行结发加冠仪式,代表成年,要取一个"字"作为别名;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也要取"字"作为别名。这就是《礼记·曲礼上》所说"女子许嫁,笄而字"。有了"字"就表示已经成年了,标志着到了嫁人的年龄了,所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那么女孩待嫁也就叫做"待字闺中"了。
|
阅读全文(188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何谓"六亲"? |
何谓"六亲"?
对于"六亲"包括哪些人,历代有很多种说法,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据《老子》王弼注,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二据《左传》说,以父子、兄弟、姑姊(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为六亲;三据《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引应劭注,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不过,后来"六亲"也用来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了。《史记·管晏列传》载:"上服度则六亲固。"唐代张守节对此做了解释:"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
而到了今天,"六亲"已经泛指亲属了。
现代人给家中兄弟姐妹排行一般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表示,既简单又明了。不过古人为兄弟姐妹排行可有讲究,他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出一个名称,分别以"伯、仲、叔、季"表示。"伯"就是老大,也可以用"孟"表示,不过"孟"多指庶出的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的次序。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字仲尼,他在家就是排行老二。下一辈称呼上一辈时,如果是父亲的哥哥,就叫做伯父,这和我们现代的称呼是一致的;父亲的大弟弟称为仲父;仲父下面的一个弟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为季父。不过现在父亲的所有弟弟都被称为叔父了。《史记·项羽本纪》中"其季父项梁"说的就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叫项梁。后来,"伯仲"常常连用在一起代指兄弟,有时也表示不相上下。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就是说《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百年来谁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呢?
|
阅读全文(198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辨识中风 |
辨识中风 感谢上帝让我们记住 STR 三步骤,请阅读并学习 ! 有时候中风的症兆很难辨认,不幸的是,缺乏警觉就会带来灾难。身边的人辨认不出中风的征兆,中风患者就会严重脑伤。
医生说,旁人只要问三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辨识中风:
S :(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 :(talk) 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 (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R :(raise) 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注意:
另外一项中风症兆 是: 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风的征兆。
上面四个动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 ,就要立刻打 120!!!并且把症状描述给接线者听。
心脏科医师说,能将它转寄给 10 个人,就至少可以救一条命。
|
阅读全文(2020)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何谓"三姑六婆"? |
何谓"三姑六婆"?
一些明清时代的小说里,经常提到三姑六婆。元人陶宗仪在他的笔记《辍耕录》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具体说,三姑六婆原是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则是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尼姑和道姑,比较好理解,她们分别是佛教、道教的出家者。卦姑则是专门占卦算命,并以此为营生的女子。六婆中,牙婆是专为人买卖奴婢、妾侍的人口贩子;媒婆是专为人介绍姻亲的妇女;师婆是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虔婆则是指贼婆或鸨母;药婆是专卖安胎药、堕胎药之类药品的妇人;稳婆就是专门接生小孩儿的接生婆。六婆虽是各有分工,但一人有时也可以身兼数"婆"。
清代李汝珍在小说《镜花缘》中曾写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可见,由于三姑六婆所从事的工作多不是什么正当营生,所以在旧时代的小说文本里,往往给人留下走街串巷、不务正业、搬弄是非、媒介淫恶、唯利是图、推销迷信、愚昧无知等等相当恶劣的印象。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曾再三告诫家中妇女,不可与"三姑六婆"之流有任何来往。
|
阅读全文(198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八个笑话八个人生道理 |
八个笑话八个人生道理
1、建筑师 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建筑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的睡床就会摇动。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来看看。” 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在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 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情形,便厉声喝问:“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干什么?” 建筑师战战兢兢地回答:“我说是在等火车,你会相信吗?” 【顿悟】 有些话是真的,却听上去很假;有些话是假的,却令人无庸置疑。
2. 引诱 英国绅士与法国女人同乘一个包厢,女人想引诱这个英国人,她脱衣躺下后就抱怨身上发冷。先生把自己的被子给了她,她还是不停地说冷。 “我还能怎么帮助你呢?”先生沮丧地问道。 “我小时候妈妈总是用自己的身体给我取暖。” “小姐,这我就爱莫能助了。我总不能跳下火车去找你的妈妈吧?” 【顿悟】善解风情的男人是好男人,不解风情的男人更是好男人。
3、调羹 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 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先生,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顾客欢迎,难道您……” “我是说,调羹在哪里呢?” 【顿悟】有错就改,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常常却改掉正确的,留下错误的,结果是错上加错。
4、穿错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顿悟】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5、回电 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想顺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却忘了他的住址,于是给家父发了一份电报:“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速告. 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顿悟】当我们终于找到最正确的答案时,却发现它是最无用的。
6、伤心故事 有三个人到纽约度假。他们在一座高层宾馆的第45层订了一个套房。 一天晚上,大楼电梯出现故障,服务员安排他们在大厅过夜。 他们商量后,决定徒步走回房间,并约定轮流说笑话、唱歌和讲故事,以减轻登楼的劳累。 笑话讲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层,大家都感觉精疲力竭
|
阅读全文(3138)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中国历史上有多少首国歌? |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首国歌?
★1896年-《李中堂乐》
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
金殿当头紫阁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云车驾六龙。
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 1911年-《巩金瓯》
1900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出于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宜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歌词是: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铁兔藻 喜同胞 清时兴遭 真照嗥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珞滔滔。
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瞅。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国歌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
东亚开化中华早 缉美追砍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 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 1915年-《中华雄踞天地间》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
中华雄距天地间 廊八埏 华宵从来昆仑巅 江湖浩荡山绵遣 勋华捐开尧天 亿万年。
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 1916年-《卿云歌》
1916年袁世凯下台。1920年段棋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
卿云灿兮 纤优优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这首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歌功颂德,涂脂抹粉,遭到国民的唾弃。
|
阅读全文(202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收藏]知名IT公司名字由来 |
本文转载自W3CHINA.ORG讨论区(BBS.W3CHINA.ORG) 原文链接 以下为原文:
知名IT公司名字由来
微软、雅虎、苹果,Google,索尼,英特尔…都是我们整天在新闻中接触到的著名IT公司,可是你知道它们名字的由来吗?下面这篇有趣的文章列出了18家IT公司的名字由来,相信一定能让你收获不少。
1、Motorola 创始人PaulGalvin是在公司开始生产车用无线电的时候让公司叫现在这个名字的。原先它叫Victrola。
2、Microsoft BillGate起了这个名字。表示公司将专注于MICROcomputerSOFT-ware(微型计算机软件),原来叫做Mi-cro-Soft,后来把中间的"-"去掉了。
3、Lotus 从莲花式盘坐(padmasana)中得名。创始人MitchKapor曾经是Ma-harishiMaheshYogi的超脱静坐教师。(译者注:MaheshYogi,Maharishi,印度宗教领袖。)
4、Intel BobNoyce和GordonMoore想把他们的公司命名为"MooreNoyce″,可是这个名字已经为一家连锁旅馆注册了,因此就改成了INTegratedELec-tronics(集成电子)的缩写。 5、Hewlett-Packard 创始人BillHewlett和Dav-ePackard丢硬币来决定他们的公司叫Hewlett-Packard还是Packard-Hewlett。
6、Hotmail 创 始人JackSmith想出了最初的主意,要建立一种任何计算机都可以通过Web访问的电子邮件服务。当SabeerBhatia起草商业计划书 的时候,他尝试了各种以mail结尾的名字,最后,他选择了Hotmail。因为Hotmail包含了"html"---编写网页的语言。Hotmail 最早的形式是HoT-MaiL。注:微软在1998年以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Hotmail。
7、Google 名字来自于一个关于搜索引擎到底能搜索多少信息的夸张说法。最早它叫"Googol",代表1后面跟100个0。创始人SergeyBrin和LarryPage曾经向一位投资人演示他们的项目,最后他们收到了一张给"Google"公司的支票!
8、Cisco 这个名字不是什么缩写,而是SanFrancisco的最后五个字母。公司的徽标也和旧金山有所关联,是不是像极了金门大桥?
9、Apple SteveJobs最喜欢的水果。该公司成立后三个月还没有名字,Jobs威胁同事,如果五点钟之前还找不到一个比"苹果电脑"更好的名字,那么公司就叫这个名字了。(难道其他人也喜欢吃苹果?)
10、Apache 创始人是从给NCSAhttpd
|
阅读全文(2939)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正宗文化 |
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正宗文化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
|
阅读全文(158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100个最常见的别字 你错过吗 |
100个最常见的别字 你错过吗
著名语言文字刊物《咬文嚼字》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括号中的是正确的字):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
3.自抱(暴)自弃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啰)嗦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
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
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
65.搔(瘙)痒病
66.
|
阅读全文(1540)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你懂多少 |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你懂多少
中国 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 生活 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长两短: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 死亡 "。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4、击盏敲盅: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5、执箸巡城: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7、泪箸遗珠: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
10、当众上香: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交*
|
阅读全文(1368)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水桶定律 |
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而 "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如果你在一个组织中,你应该: 1、确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减少这一薄弱环节对你成功的影响; 3、如果不幸,你正处在这一环节中,你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或者转职去谋另一份工作。
|
阅读全文(170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西餐肉类料理礼仪 |
西餐肉类料理礼仪 饮食在法国人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法国的饮食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着名的食客,就是路易十四皇帝。路易十四皇帝为了享用美食,特意练就了一群侍从伏侍他的饮食,他死后,法式大餐的用餐传统流传了下来,同时也成为法国餐厅中的一种用餐习惯。王朝之后的灭亡使得一些御用的厨师流落民间,从而奠定了法国美食在世界上的地位。 肉类料理排餐的吃法
(1)从左边开始切。
法国料理中所使用的肉有牛、猪、羊、鸡、鸭等等,种类相当多,又依调理方式分为烧、烤、蒸、煮等各式各样。一打开菜单,烤小羊排、烤鸭、焖牛肉等等各样的肉类料理名称琳琅满目地排列在一起,而且吃法千奇百样,令人垂涎三尺。
首先必须记住的是排餐的用餐方法。排餐可说是自古至今的肉类料理代表,排餐的吃法自然也就成为其他肉类料理的基本形式,所以最好下点功夫研究。点用牛排时,首先服务生会询问烧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欢的料理方式供应。
用餐时,以叉子从左侧将肉叉住,再用刀沿着叉子的右侧将肉切开,如切下的肉无法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开刚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后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
肉类料理排餐的吃法
(2)重点在于利用刀压住肉时的力度。
为了轻松地将肉切开,首先就要松肩膀,并确实用叉子把肉叉住。再以刀轻轻地慢慢地前后移动。用力点是在将刀伸出去的时候,而不是将刀拉回时。
(3)将取得的调味酱放在盘子内侧。
点排餐时,会附带一杯调味酱。在正式的场合中,调味酱应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烦服务生服务。
首先将调味酱钵拿到盘子旁边,以汤勺取酱料时要注意不要滴到桌巾。调味酱不可以直接淋在牛排上,应取适当的量放在盘子的内侧,再将肉切成一口大小蘸酱料吃。
调味酱的量约以两汤匙为最适量。取完调味酱后,将汤勺放在调味酱钵的侧边,并传给下一个人。
肉类料理排餐的吃法
(4)不可一开始就将肉全部切成一块一块的,否则好吃的肉汁就会全部流出来了。如果用叉子叉住肉的左侧却从肉的右侧开始切;会很难将肉切开。因左手拿叉子,所以从左侧开始切才是基本。
千万不要从右侧开始切。如果太用力切,在切开时会因与盘子碰撞而发出很大的声音。身体向前倾的姿势很难使用刀子。
(5)点缀的蔬菜也要全部吃完放在牛排旁边的蔬菜不只是为了装饰,同时也是基于营养均衡的考虑而添加的。国人大都会把水芹留下,如果不是真的不爱吃,最好不要剩下。利用汤取酱料并放在餐盘内侧,放在旁边的蔬菜与肉互相交替着吃完。
|
阅读全文(1387)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汽车后面字母的含义 |
汽车后面字母的含义
增压发动机
类型一:TSI 大众的TSI在国内外有着不一样的意思,国外的意思是Twincharger Stratified ion,指双增压(涡轮和机械增压)分层喷射技术。而国内的意思,T代表涡轮增压,Si代表燃油直喷,而不是T与FSI的简称,并没有燃油分层喷射技术,因为国内燃油质量一般,达不到分层喷射的要求。
在国内,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同的TSI标志。有全红的、有就“SI”是红的、还有只有“I”是红的。但大家别误会他们技术不一样,这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排量而已。例如:2.0排量和1.8排量为“SI”是红色的,而2.0TSI车型中的高配车型或者高端车型则使用全红的标识,那么1.4排量的当然只能是只有“I”是红色的了。 类型二:TFSI TFSI发动机也是涡轮燃油直喷发动机它可以说是FSI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的结合。即涡轮增压(Turbocharger)+FSI。它的T和TSI中的T一样,表示采用涡轮增压技术,后面的FSI即燃油分层喷射发动机(Fuel Stratified ion),S表示“分层次的”。TFSI发动机既分层喷射,又有涡轮增压,是TSI发动机的升级版。 类型三:TDI TDI是英文Turbo Direct ion的缩写,意为涡轮增压直接喷射柴油发动机。 为了解决SDI(自然吸气式柴油发动机)的先天不足,人们在柴油机上加装了涡轮增压装置,使得进气压力大大增加,压缩比一般都到10以上,这样就可以在转速很低的情况下达到很大的扭矩,而且由于燃烧更加充分,排放物中的有害颗粒含量也大大降低。TDI技术使燃油经由一个高压喷射器直接喷射入气缸,因为活塞顶地造型是一个凹陷式的碗状设计,燃油会在气缸内形成一股螺旋状的混合气。 自然吸气发动机 类型一:CGI/CDI 发动机CGI技术是一种奔驰公司开发的缸内直喷技术。供油动作已完全独立于进门与活塞系统之外,ECU也因而拥有更多的主导权。超乎传统喷射理论的稀薄燃烧与更多元的混合比便得以实现。在稳定行进或低负载状态下,采用缸内直喷设计的发动机得以进入Ultra lean(精实)模式。
在此设定下,发动机于进气行程时只能吸进空气,至于喷油嘴则在压缩行程才供给燃料,以达到节约的效果。根据实际测试,其最高能达到1:65的油、气比例,除了节能表现相当惊人,整体动力曲线也能够维持相当高的平顺度。而CDI则为该技术的柴油版本。
类型二:VVT/CVVT/VVT-I/MIVEC/VTEC/i-VTEC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原理是根据发动机的运[size=+0]况,调整进气(排气)的量,和气门开合时间、角度,使进入的空气量达到最佳,提高燃烧效率。优点是省油,功升比大而缺点是中段转速扭矩不足。
目前本田[size=+0]的VTEC、i-VTEC、;丰田的VVT-i;日产的CVVT;三菱的MIVEC;铃木的VVT;现代的VVT;起亚的CVVT;江淮的VVT;长城的VVT等也逐渐开始使用。总的说来其实就是一种技术,名字不同。 但部分车型仅具有可变气门技术
|
阅读全文(818)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O.K.是如何成为全民语言的 |
O.K.是如何成为全民语言的
1839年,“O.K。”这个缩写第一次刊登在波士顿晨邮报上。OK表示的是一个常用俚语词“all correct ”(完全正确)的错误拼写“oll correct”的缩写,它逐渐进入美国人的日常对话中。
In 1839, the initials "O.K." are first published in The Boston Morning Post. Meant as an abbreviation for "oll correct," a popular slang misspelling of "all correct" at the time, OK steadily made its way into the everyday speech of Americans. 1839年,“O.K。”这个缩写第一次刊登在波士顿晨邮报上。OK表示的是一个常用俚语词“all correct ”(完全正确)的错误拼写“oll correct”的缩写,它逐渐进入美国人的日常对话中。
During the late 1830s, it was a favorite practice among younger, educated circles to misspell words intentionally, then abbreviate them and use them as slang when talking to one another. Just as teenagers today have their own slang based on distortions of common words, such as "kewl" for "cool" or "DZ" for "these," the "in crowd" of the 1830s had a whole host of slang terms they abbreviated. Popular abbreviations included "KY" for "No use" ("know yuse"), "KG" for "No go" ("Know go"), and "OW" for all right ("oll wright"). 19世纪30年代末,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圈子中有一个广受喜爱的做法,就是人们会故意拼错单词,缩写这些词,然后在互相交谈中把这些缩写当作俚语使用。就像 现在的年轻人会根据歪曲的常用词创造出他们自己的俚语,比如把“cool”(凉爽的)写成“kewl”,或者把“these”(这些)写成“DZ”,19 世纪30年代的“潮人”们拥有他们自己缩写出的一整套俚语词。常用的缩写包括把“No use”(没有用处)写成“KY”(“know yuse”),把“No go”(不行)写成“KG”(“Know go”),以及把“all right”(好的/可以)写成“OW”(“oll wright”)。
Of all the abbreviations used during that time, OK was propelled into the limelight when it was printed in the Boston Morning Post as par
|
阅读全文(1517)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小知识]愚人节的由来 |
愚人节的由来 In Fool's Day, also known as Wan-Yu Festival, the West is also a United States folk festivals, festival period of April 1 of each year. Timing, it seems the "vernal equinox" relevant. In this time the weather is often a sudden change in, looking like a fool by nature human beings.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origin of Fool's Day. An argument that this practice originated in India, "Quan Ri Festival." This section provides that an annual festival on this day March 31, regardless of gender and age, you can each joke with each other to fool deception in exchange for entertainment.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 愚人节起源于法国。 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 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 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 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色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 。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
|
阅读全文(163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