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公告 |
不得窥道门,不得悟佛门,不得入窄门,实乃破门。 |
Blog信息 |
blog名称:破门点滴 日志总数:161 评论数量:404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1424080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3日 |

| |
[网文精选]2005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洪战辉-感动的背后是悲怆 新闻动态, 政法军事 破门 发表于 2005/12/27 12:18:27 |
东方早报:中国不能承受之感动2005年12月16日02:07 东方早报
作者:杨耕身
感动纷至沓来,在冬日的中国。当洪战辉这个名字像风一样,带着爱与人性的圣洁火苗,在一夜之间引燃人们深藏内心而日渐荒芜的情愫,让我们在突然之间发现,世间其实有那么多的感动,需要我们带着泪光的阅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终至———不能承受。
媒体与公众对洪战辉的热情的远未结束,12月15日《重庆晚报》又推出一件在我看来同样足以令人感动的事例:最近三年,每逢假期,重庆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井挖煤。他挖煤挣的钱除了供儿女上大学外,就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他自己却天天吃白开水泡饭和咸菜。刘念友从教28年,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钱而辍学的学生。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生,他自己也数不清。
不论是洪战辉,还是山村教师刘念友,都足以感动中国。而在他们背后,那更多像他们一样在生活的苦难中没有沉沦的,在生存的重负之下依然坚守道德之高标准的,事实上有着一个更大的人群,他们都在以一种隐忍的方式手握美德,撑起中国,当然也都足以让所有在俗世庸碌而隔漠的人们潸然泪下。然而,在今天,这却已经是不能承受的感动,而这一点,也恰恰正是泪眼朦胧的人们所无法忽视的。
面对洪战辉或刘念友,我们都有了一丝类似于有惊无险后的庆幸,因为他们的出现,使得一些生命得到了照料,一些权利得到了保全,虽然这并不是他们必然的职责所在。但这是否意味着,在所有需要得到照料的生命面前,所有需要得到保全的权利面前,都会有一个洪战辉与刘念友呢?扪心而问,我们中有多少人,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去复制洪战辉或刘念友所树立的道德高标?这是不能忽视的。
另一方面,正像面对洪战辉论者曾不禁追问的那样,那些原本承担着一定公共职责的政府、医院、学校都悄然隐身,为什么冷漠地注视着一个孩子艰难地支撑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对于刘念友的挖煤助学,我们亦需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么多学生的受教权只有依靠一名山村教师的无私奉献来保障?都说孩子是民族未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部分的未来只能放在一名山村教师单薄的肩膀之上?这更是不能忽视的。
如果中国得以感动的前提竟是部分职能部门的“职责让渡”,如果公民道德的高扬竟是缘于相关职能部门职业道德之不具,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在洪战辉或刘念友出现的地方,我所感知的一个时空是空旷而寂寥的。我们也许能够承受洪战辉或刘念友,但我们谁能够承受这样一种空旷与寂寥?我们可以感动,在泪光中祝福,但我们是否可以承受住这样的感动?这算不算是一个巨大的悖论?
相关专题:大学生带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 http://news.sina.com.cn/z/dxsdmqx/index.shtml | |
回复:2005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洪战辉-感动的背后是悲怆 新闻动态, 政法军事 ︵'、癲↘s!(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4/11 22:20:40 | 呵呵```写得真好啊``洪战辉是值得我们学习呀``呵呵``我们都要像他一样哦```嘻嘻``加油!!! | |
回复:2005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洪战辉-感动的背后是悲怆 新闻动态, 政法军事 jjjj(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3/11 12:11:53 | 洪战辉,俺们被你害掺了.俺们都是学生,时间都用来学习,可现在还得学你,累死了 | |
回复:2005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洪战辉-感动的背后是悲怆 新闻动态, 政法军事 云璃(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2/18 10:38:12 | |
回复:2005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洪战辉-感动的背后是悲怆 新闻动态, 政法军事 横膈膜后(游客)发表评论于2006/2/11 9:27:59 | 回归年后大概河南省的海南岛南寒带海南岛海南岛同样饿摁扣度哦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