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ovember 2025 |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
|
| 统计 |
blog名称:我有我自在 日志总数:11 评论数量:1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59472 建立时间:2005年7月2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儿时的回忆(5) |
踏上四年级,身体个子高了些,扎实了很多,平时病痛也明显少了。学习成绩一直都遥遥领先,这是家里人对我的学习不用操心的一个原因;也因为我一切工作直尽量在放学后或星期六、日都去找点工来做做,搛点小钱,积累下来,用来买学习用品,基本上自己实现了自给自足;生活上也基本能自理,绝不给家里有一点的负担。所以,家里对我很放心,也为有我这一样一个这么乖的孩子而自豪。
说到搛钱,小小的年纪,去做那些粗重的工夫,现在说给90年代出生小孩听,他们也不会相信。还11-13岁左右,我就开始想办法为家(应该说为我自己比较贴切)赚钱:先是在星期六、日跟着大人去山上割草,毕竟还是个子较小,每次都是挑一小捆,大概十来斤重,小小的扁担来躺在两只小小的肩膀上,走起路来两个小草捆左右摇呀摇,摇呀摇,象两个小娃仔在荡秋千,大人们看在眼里,又是好笑又是心疼,但多半还是赞声多多,“这个孩子真听话,真是个好孩子!”我自己想的只是怎样才能为家里减轻负担,使自己不是家里的一个负累。(最痛苦的是,一次割草时,一不小心给丰锋利镰刀在左小腿的前面砍了一下,当时看不到有血流出来,但白色的骨头都看见了,我当时吓得呆住了,出不得声,在旁边的妈妈和姐姐看见了,赶紧过来,拿出一条小毛巾帮我扎上,紧紧地按住。还好,可能刀子太锋利了,而且没有割中血管,回到家里流的血都不是很多,深深的一大道道,长足有3公分,深至少有1公分以上,到村里的医务所里给那个黄医生看,他就给我在伤口上倒了些白色的粉,说是什么‘生肉粉’,‘对伤口很好的’。现在想起来,这黄医生真是十足一个庸医,害得我这伤口足足痛了两年多,现在还有一个大大的瘢痕,成为了我教育女儿的‘活教材’之一!)在那个年代,单凭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双手养活全家8个人,已经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了,还要供我们读书,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挑战,要负出的汗水和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到了四年级,我每天(多是夏天)下午放学就跟几个比我大一些的同村伙伴,一起上山上打柴头(是松树头),那个时侯,我们村有一个砖瓦窑,需要大量的柴来烧窑制红砖、瓦。下午四点钟左右放学回到家就把书包一放,拿起一把柴刀、一把锄头、几条绳索就匆匆出发到山上去找树头了。每天都能挖到一个四五十斤(差不多跟自己的体重一样)的松树头,用绳索扎好,把它拖、拉或抬到不远的砖瓦窑前,在那里卖给砖瓦窑老板,每天我们三个人(黄国平、黄国亮和我有时或者还有一个黄新运)都必须会有一百至二百斤左右柴头收获,按一元钱一百斤来算(后来升价到大概二元左右吧),我每天都会有几角到一元多不等的收入,那时,我们都是来均分钱的,从来都没有想过说,谁做得多些钱都多些这类的问题,是绝对平均主义,大家也从来没有想到公平的问题,只要有几角钱收获,已经是十分高兴的了,在那个年代,有几毛到一元一天的收入,已经是很可观的了。虽然汗水和泥土都浆得一身都是,但有收获总是令人震奋的。爸爸妈妈看到我把钱放在一个小箱子(家里一张又残又旧的书台中,我占到了一个抽屉)里时,都为我感到很欣慰的微笑。
打蜢(捕捉蚱蜢)也是当时一种赚钱方式,那个时候,村里有人收买山上捉的几种给城里人喂养鸟雀的蚱蜢,分几种品种不同价钱按每两多少钱来算。在秋天的时候,我们就去打蜢卖,一般是在星期六、日里去,每天一大早,草草吃过一点算是早餐的东西填饱肚子,带上工具(一个自制带长柄的罩子、一个装蜢子的带盖有活动开口只进不能出的笼子),装上一对布鞋或者还带上一瓶水就匆匆地出发了,开始时在附近的山上打(捉),过了一段时间,附近地区的蜢子不多了,或者说好的品种(价钱贵一点的蜢子)都较少见了,就要去比较远的地方打了,那时就一村的几个人,有时多的时候十几个人,每一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向远方出发,大约要骑车十几公里到二十多公里更山的地方去打蜢了,每次都是早上7点钟左右出发,到下午4、5点钟左右回来,期中没有午餐的了,多数都是锇了大半天,到家才吃家里留着的‘午饭’,中午饿了也很少有得吃的了,因为谁也不舍得花几毛钱去买东西吃,最好就是从家带几个米饼啃一啃,生活艰苦啊,熬一熬就是这样熬过来的了!就这样,我每天大概都能搛到一到二元钱,心里不知有多开心,比起挖树头还算轻松了不少,就是路走得多了,天下来,至少也要走二三十公里的路,累是少不了的了,苦也直得啊!
初春的时候,蜢子品种不好不值钱、砖瓦窑没开工、割草也也晒不干,就帮家里去放牛,每天把牛赶到山去,自己就去砍一棵不大不小的树,大约三四十斤左右吧(那个时候的山林里,树是密密麻麻的,半原始状的,树任你砍没人理你,也不是很值钱,多数是拿回去当柴烧的),回家时就用小肩膀托回家,是一很好柴料。每天积累下来,还可以买给城里人当柴烧,干柴可以买到8--10元百斤呢。放牛也发生了一件永留记忆的事:一次在山上放牛时下起大雨来,大家赶时慌乱中,我摔了一大跤,不单全身湿透拌上泥浆,最要命的是,左手拇指和食拇之间的地方插进一条又粗又大刺了,痛得真要命!我平时再苦再累也极少哭的,现在还是流下了眼泪。回到家里后,又去找了黄医生,他也是给我的伤口敷上了一些什么‘灵丹妙药’,就说‘不痛就好的了’,也不把那根刺拔出来,只是剪掉了突出外面的一段!也是就这样,手上的疼痛也折磨了我一年多,伤口是愈合了,但一条约有1公分长的刺,到现在20多年后还在里面,也成了一个活生生的艰苦岁月的‘教材’!
艰难困苦的生活就这样熬了下来,我自己也基本解决了学费、学习用品费用,有时还可以资助一下家里,去买一两斤猪肉给家里加加菜呢!我妈妈到今天给我的孩子说我小时候的事的时候还会流下泪来······
|
阅读全文(339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