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研究生的建议:"少学习,多思考"http://www.jeast.net/jiahou/archives/002399.html
一个月前,199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希尔重返他的出生地上海。在同济大学演讲台上,他充满激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科学理念和对中国学生的期望,其中之一是———留点时间去想象。费希尔给中国学生提出的最大忠告是"少学习,多思考"。他认为科学的本质和艺术是一样的,需要直觉和想象力。而把太多信息塞入大脑,会让学生没有时间放松,没有时间发展想象力。
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固然是教育的任务之一,但继承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创造出新知识、新体系的一个手段。世界经合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分为四类:一是"是什么的知识";二是"为什么的知识";三是"怎样做的知识";四是"谁知道的知识"。前两者是事实、原理、法则,可以算是"死知识";后两者是诀窍、技能,是只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活知识",即观念、创意和心智。
注意,是“少学习,多思考”,不是“不学习,瞎思考”。 我们真的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观点。到现在我们还无法领会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这就说明一个人的传统观念是多么的难以改变。 所谓的“少学习,多思考”,用华罗庚先生的话,就是把“薄书读厚”,多思考多消化多理解,把知识真正转变为个人的能力,这才是学习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