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IMAGE_031.jpg

|

|
Blog信息 |
blog名称: 日志总数:336 评论数量:1090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382713 建立时间:2004年12月4日 |

| |
[读书笔记]第三节 外国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原创空间, 情感绿洲
我不能发帖子呢?难道我触犯了右派利益吗?岂有此理!!!!!!!!!11 发表于 2005/1/7 10:52:00 |
第三节 外国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一.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思考
世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在80年代初,前苏联伊尔肖夫提出的计算机编程是第二文化的观念在各个国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编程是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试验的反面结论,促使人们对计算机在教育中作用的更深层次思考,到了80年代中期,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家庭计算机逐渐增多,软件开发发展迅速,一时间在各门课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非常流行;90年代,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再加上人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如何使用才更能达到促进教学的效果的思考,进一步提出了“整合”的概念,即把计算机和计算机教育整合到学生学的各门课程当中去,并提出要通过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解放学习者的重要思考。当然,要完全整合到各门学科当中去,而不是作为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负担,要解放学习者,解放教师,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教师的新信息技术的文化和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各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一些举措:
观察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信息化教育,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都特别强调以下这样一些方面:
1.重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信息社会里“生存能力”的重新认识,提倡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2.制定教育改革方案,政府立法,增加投入,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大中小学正式课程,抢占国际教育化新的制高点。
3.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硬件装备和软件建设。对师资教育信息化培训加大投资。
4.培养公民的信息意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学习与教学模式;建立信息教育示范学校,实施试点项目。
三.对教师培训的重视
各个国家对教师培训都很重视,把对教师的培训当作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关键问题。
各国政府对各地区代表实施各级水平的培训,这些地区代表回到本地再当地教师进行培训。有些国家还采取了远距离的培训方式(如印度尼西亚);有些国家为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人员尤其是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如韩国),以便鼓励他们自己编制软件,以解决软件质量的问题;还有的国家为当地政府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以便使他们理解计算机教育的国家政策和教育部的计划,并最终对计算机教育提供科学的行政支持。
一些国家还很重视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并提出以被训者培训后测验成绩或一些相关行为作为评价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评价应具有职前和职后行为的整体性,即应对被训者培训后在他们工作岗位中实际计算机教育应用的能力和效果进行追踪监督,在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应是评价中要考虑的重要指标等较为切实的思想(如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四.国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济发达的国家,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方面极为重视,从政策、资源上对其推行的信息素质教育给予了保证。通过国外先进国家中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况,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一)通过考察国外信息技术教育,我们可以对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出以下一些认识:
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2.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
3.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信息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们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虽然部分地区和学校设备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极不均衡。
(二)经过这些分析,我们认为,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意识和能力。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通过设立定期的读者培训、开设网上导读系统以及进行文字性的张贴宣传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正确的利用图书馆。
2.实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目前的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不应该是单独孤立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应该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道路,让学生不但是掌握技术,更主要的是能够运用技术进行所需信息的识别、获取、利用和创新,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中来。
3.通过基于信息伦理道德的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网上一代”的中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形成,网络对他们的冲击是最直接、最激烈的。网络不仅能体现科技应用的正面效应,同时也能折射出人类道德的负面阴影,如网络病毒、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等,对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负作用。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但中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光靠教师的说教和传授是不够的,可以尝试讲解一些适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目的。
使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真正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就必须根据“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积极借鉴国外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增强信心,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发展道路,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