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天气炎热,影响睡眠,时不时地心慌,失眠,健忘,情绪失控……写blog也受了很大的影响。难得今天这么凉爽,赶快写一篇。首先总结一下科幻篇。如果说科幻小说也有设定的话,那显然就是现代的科学体系。无论天文地理,还是物理化学,都可以作为科幻小说的基础。在这个方面,硬科幻和软科幻有一点点不同:硬科幻使用的仅限于现代科学体系中证实存在的事物,而软科幻还可以使用现代科学不能证实不存在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已经证实在现代科学体系中不存在的事物不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因此,科幻小说是不应该有怪力乱神之类的东西存在的。不过,软科幻似乎存在一个漏洞:现代科学没有限定外星人的生存方式,茫茫宇宙中存在怪力乱神的外星人,这有什么不可以?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就是一个例子,俺一直不知道是否可以把这个系列归入科幻。话说回来,这正好说明了一件事:虽然怪力乱神不为现代科学所容,但是用来做幻想小说的设定,一点问题都没有。由此,俺们开始进入奇幻的部分。奇幻这个词和HIFI有点相似,很难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很显然,不是所有非科幻的幻想小说都可以冠以奇幻之名。可是,如果斩钉截铁地说上一句“奇幻就是……”,保证会有一堆人跳出来:“这也叫奇幻?”“你有没有看过***,***,***,***……?阅读量这么少,也敢出来现眼?”……在俺看来,与其说是阅读量不足,不如说是知道得太少。有的人未必真的看过那么多书,只不过是听过小雷,冰与火之歌等等一干名词,就急不可待地出来卖弄(有时甚至还要借助百度,现炒现卖)。除了用术语压人,别的什么都不会。这等叶公好龙之人,俺玩耳机的时候见过不少,言必称森海三旗舰,KK,大奥小奥,讨论起来满嘴的“Feng说……”“Head Fi这个月的排行榜说……”,始终没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这种人最盼望的就是别人出来发表意见,只有这时他们才有机会通过踩别人来显示自己的水准。因此,尽管俺有时很想发言,但俺就是忍着。说句糙话,俺就是想看那帮人憋一肚子SHI拉不出来的样子。貌似扯远了,拉回来。由于历史原因,俺最早对“设定”这个概念的印象来自在日本的动漫和游戏,剑与魔法这一对西方奇幻最基础的设定也是同样。有了小日本当二传,有些地方就被扭曲了。比如说,剑士和魔导师这两个词都是从日语里面直接抠出来的。这样的翻译是否准确呢?不好说。此外,日本动漫和游戏的设定更是漏洞百出,简直就是“设定”这个概念的反面教材。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为圣斗士中的黄金圣斗士谁强谁弱而争论不休。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设定太烂,即使作者也没法给出明确的结论。这样的设定,显然入不了奇幻爱好者的法眼。因此,奇幻小说通常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它的设定能够形成一个庞大、复杂而又能自圆其说的世界体系。说到体系,当然要提一下传说中的D&D。这个最初来源于桌面游戏的设定体系,经过多年的磨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而稳定,自成一格的世界。许多欧美游戏和作品都来源于此,例如“魔戒”。不得不说,欧美人士对D&D的理解的确要超过东方人,到底是自己的东西啊。(顺路膜拜一下暴雪,平衡性掌握得真好!)对于D&D这样的舶来品,俺们了解不深也是正常的。更不幸的是,俺们的了解渠道往往不是那么直接,从而容易产生一些误解。想当年看魔戒二,当气势宏伟而阴森恐怖的城堡出现在屏幕上时,俺们一干英雄无敌的fans齐声惊呼:“啊,好大的兽人城!”然后开始激烈讨论:“出的全是低级兵种啊?咋不整点高级的呢?”“出雷鸟,出雷鸟!快把魔法工会建起来!”“你傻呀?这是任务地图,魔法工会怕是不让建呢!”“甘道夫在这儿耗着干吗?找个龙城,带上黑龙放世界末日,不就结了?”……旁边的魔戒粉丝吐血中……不管怎么说,“奇幻小说必定要创作一个合理的世界”,这样的看法已成风潮。因此,几乎每一部奇幻小说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来诠释自己所在的世界。到了后来,诠释的部分甚至成为了独立的作品,比如《龙枪编年史》。下了这么大的力气,创造出这么一个完美的世界,不好好利用一下实在是可惜。于是,奇幻小说越写越长,三部曲四部曲五部曲……子子孙孙无穷尽矣。时间已晚,暂且打住,下次再写。在结束之前,把上次留下的引子介绍一下。创造一整个世界是很复杂的,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有的时候自己真正想写的还没写出来,热情已经被枯燥乏味的设定耗尽了。怎么办呢?有一种偷懒的写法,先写相关的部分。为了避免未来的逻辑混乱,把现实世界当作模板,稍加包装,就成了奇异新世界的一部分。现在就来写一下,俺那段文字包装之前是这个样子地:打开电脑自带的记事本,看到白色的空白,这就是“白色的世界之石”。流动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呢?显卡的刷新频率设得比较低,看着眼花,如此而已;然后,在记事本上写下HTML文件的代码:< h t m l ><h e a d>……以上就是小工头把血抹上去之后显示出来的“无人能懂的繁复图形”。在代码中间写下这么一行:< ? p h p ? >这就是那块“询问+诱惑的空白”。而两侧的问号,就是“古朴而简单的花纹”。在空白处填上phpinfo();这就是“串自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咒符”。而“最后一个弯弯曲曲的符号”,就不用俺说了吧。最后,将文档保存为test.php。如果电脑上已经配好了Apache+PHP,那么,通过IE查看这个网页时,就会看到许多相关的系统信息,如操作系统,PHP解释器的版本,等等等等。这就是“记载着这个世界所有秘密的长卷”。以上这些操作,对于做PHP的IT青年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稍微包装一下,这感觉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呢?所以啊,有些东西俺不是写不出来,而是不屑去写……(满天的砖头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