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公告 |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统计 |
blog名称:宁静致远 日志总数:2340 评论数量:2658 留言数量:88 访问次数:17512795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修身养性][收藏]治国必先齐家 |
本文转载自W3CHINA.ORG讨论区(BBS.W3CHINA.ORG) 原文链接以下为原文:治国必先齐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循序渐進的过程。古人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小事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所以君子要想有所建树,首先要从身边的小事上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古人接物处事,讲究由近及远。所以以孝治天下,是因为父母子女之爱,正是人伦中与人最切近最根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由近及远,从自己做起,然后推广到家,到国,到天下。在古人看来,身边的小事物,就已经包含了宇宙间的一切道理。而古人认识这些道理的方法,就是推求身边的事物,从中领悟人生宇宙的大道理,叫做格物以致知。
有一个故事说,汉末名士陈蕃,从小心怀大志,常常独处一室苦读诗书。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来访,见庭院里杂乱不堪,就问陈蕃为什么不打扫一下。陈蕃傲然回答说:"大丈夫当扫天下,安扫一屋乎?"父亲的朋友笑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矣!"陈蕃顿时醒悟,从此自我磨砺,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治国必先齐家,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所以,君子不用离开家庭,就能显示出治国的才能。
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做臣子时就能效忠君主;在家里能够敬爱兄长,做官的时候就能服从长官;在家里能够关爱教育子女,当官时就能教诲百姓。
一个家庭里推行仁爱,一个国家里也就能实行仁政了;一个家庭中成员相互谦让,一个国家里的百姓也就能谦恭有礼;每个人都贪婪暴虐,整个国家也会混乱不堪。所以说,有些事情虽然微小,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一句话就可以败坏事业,一个人也能安定国家。
尧、舜治理天下的时候,倡导仁义,实行仁政。百姓也跟着讲仁义;桀、纣治理天下的时候,暴虐无道,百姓也跟着学,没有人再讲仁爱。桀、纣虽然也号令百姓培养美好的道德,学习善的行为,但这与他们残暴的本性正好相反,百姓怎么会听从他们的政令呢?
《诗经》中说:"君子的仪表严整肃穆,是天下百姓的表率。"无论是做父亲的,还是做儿子的,或者是作为兄弟的,只有先成为家人的表率,才能让天下的百姓来效法他。这就是治国先要齐家的道理。
(出自《大学》)<完>参与讨论本主题
|
阅读全文(203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