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语义网技术体系》
作者:瞿裕忠,胡伟,程龚
   XML论坛     >>W3CHINA.ORG讨论区<<     计算机科学论坛     SOAChina论坛     Blog     开放翻译计划     新浪微博  
 
  •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软件下载
  • 资料下载
  • 核心成员
  • 帮助
  •   Add to Google

    >> 本版讨论Semantic Web(语义Web,语义网或语义万维网, Web 3.0)及相关理论,如:Ontology(本体,本体论), OWL(Web Ontology Langauge,Web本体语言), Description Logic(DL, 描述逻辑),RDFa,Ontology Engineering等。
    [返回] W3CHINA.ORG讨论区 - 语义网·描述逻辑·本体·RDF·OWLW3CHINA.ORG讨论区 - Web新技术讨论『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 → 语义网: 检讨与展望 查看新帖用户列表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订阅本版) 您是本帖的第 30496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树形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语义网: 检讨与展望 举报  打印  推荐  IE收藏夹 
       本主题类别:     
     daximen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大二期末(C++考了100分!)
      文章:51
      积分:495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6/12/15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daxime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daximen加入好友 查看daximen的个人资料 搜索daximen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daximen的博客11
    发贴心情 

    顶!
    “* 忽视面向终端用户的工具开发。”,浏览器firefox里面用了一些rdf。

    ----------------------------------------------
    关注科学发展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0 9:46:00
     
     wjwenoch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大三(要不要学学XML呢?)
      文章:101
      积分:744
      门派:W3CHINA.ORG
      注册:2006/2/13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wjwenoch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wjwenoch加入好友 查看wjwenoch的个人资料 搜索wjwenoch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访问wjwenoch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wjwenoch的博客12
    发贴心情 
    学习了。。。对于那些研究人员而言,貌似他们不管有没有实际应用,只要有钱支持就行 哈哈哈

    ----------------------------------------------
    一个人炫耀什么,就表示他缺乏什么。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0 9:48:00
     
     micky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9
      等级:大四(GRE考了1600分!)
      文章:203
      积分:1357
      门派:W3CHINA.ORG
      注册:2004/3/23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micky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micky加入好友 查看micky的个人资料 搜索micky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micky的博客13
    发贴心情 
    强烈支持!

    应用,应用,再应用。

    语义网要面向大众,面向企业,这才是前途。

    咱们这个论坛上用户多数还侧重在如何去做研究,谈及应用的确实很少。以至于我前段时间都不怎么想上这里来。

    语义Wiki肯定是个好东西,Freebase,Twine也是好东西,还有很多开源的系统也在重点解决RDF海量数据库存储与检索等方面的问题。我很欣赏已经有很多语义技术相关的公司做了不少好的应用,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期待着有更快更好的应用发展。

    ----------------------------------------------
    语义技术的应用就在眼前!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0 16:59:00
     
     zouyuanrenren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1
      等级:大三(要不要学学XML呢?)
      文章:48
      积分:709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7/5/14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zouyuanrenre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zouyuanrenren加入好友 查看zouyuanrenren的个人资料 搜索zouyuanrenren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zouyuanrenren的博客14
    发贴心情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这么简单得来看。
    首先我想提出一个质疑,楼主把Ian那一拨算在AI的研究人员了。其实这不是很恰当。本质上描述逻辑本体论跟传统的AI也是相反的。传统AI是数据处理智能化,让机器能跟人一样来处理原始信息。而语义网的研究是数据表示智能化,让人跟机器一样来写非常形式化和结构化的文档。这两个是相对的方向,当然现在有些语义网的研究应用了AI的技术,又反过来补偿到AI中去了。
    其次,其实所谓“语义网研究"这个笼统的提法本身就不是很恰当,这个圈子里的很大一部分先驱者,包括楼主说的AI派,并不是针对语义“Web”来做研究的。他们所做的更多是描述逻辑,本体论,知识系统,知识表示等等等等的内容。这些东西本身不一定是web的背景,web只是一个可能的应用方向。只是因为恰好是这部分人把DL和ontology引入SW的研究并且开发了OWL这个Web Ontology Language,所以把这些研究人员都算成语义网的研究力量了。
    从这部分KR&R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引入更多的semantics或是研究那些“屠龙之技”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考虑太多工程应用方面的事情,而贯注于理论的研究。你看DL Handbook,从头到尾连例子都没几个,全是大篇大篇的理论。作为逻辑学家,能在本体大规模应用之前就把诸如本体映射本体进化之类的问题都解决的话,他觉得比一个Killer App.更有意义。跟这些研究人员讨论Killer App.或是抓住用户之类的完全是徒劳的,人家的兴趣在于解决理论问题,探索表达能力的极限,并不是开公司赚大钱。按照欧洲的学术传统这也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太多要苛责的。
    我觉得要检讨的反倒是许多后来加入这个圈子的研究人员。由于某些学者在理论上走得比较超前比较成功,所以很多人误认为这个是研究的热点,发文章的机会大把,所以就盲目跟进走到那条路上去了,也不清楚到底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打着个“Web”的牌子做一些根本没法在web scale下应用的东西,导致现在语义网的研究过于理论化和小众化。我想之所以楼主提到的用户界面和日常应用之类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个是主要原因。大家都想着发文章,开发用户界面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干啊?如果没有大的企业力量的介入的话,但单靠学术界的力量,是很难往大规模应用的方向上走的。即便走上这条路了,这一步也一定是从小众娱乐的圈子出发的(比方说为了做某个研究需要非专业人员的参与,所以顺便开发了一个用户界面给普通用户之类的。。。)。
    另外,出现目前这种尴尬状况,可能反过来说明理论研究还不足够,使得语义网相对于数据库或是web 2.0并没有突出的优势(表达能力强的复杂度太高,表达能力弱的仅仅聊胜于无)。否则大公司企业怎么可能到现在都一直按兵不动?他们一定对这个技术是否有利可图还抱有疑问——貌似Google宁可用人肉引擎也不支持语义网。像楼主说的semantic email,semantic blog之类的听起来似乎很轻松,但要做得好,其背后的技术含量也是不低的。我觉得肯定有人尝试过,只是搞不出可用的东西来。用户界面,所见即所得的自动标注编辑器我觉得倒是可行性比较高的方向。
    其实每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应该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喜欢理论的就让他们去慢慢钻研理论,对应用有兴趣的就想办法怎么把理论实用化技术化。单方面强调semantic或是web都是片面的。即便是资源有限人力有限,你也没法强求搞逻辑的人来开发应用。但有志于做应用的人就没必要盲从所谓的大牛们去钻理论研究的牛角尖。所以我觉得分裂是早晚的事,晚分不如早分。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1 9:12:00
     
     szrw668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大一新生
      文章:3
      积分:98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7/3/2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szrw668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szrw668加入好友 查看szrw668的个人资料 搜索szrw668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szrw668的博客15
    发贴心情 
    受教了。

    我的个人感觉,Tim Berners-Lee也负有一定责任。语义网的研究,基本围绕他提出的那个语义网的蛋糕结构,且不说2006年他还把这个蛋糕层次改变了,单说他这个蛋糕层次,哪一个是针对web中的实际应用的?从根本上说,他这个bottom-up的结构最后会死得很难看。
    但语义技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我觉得,未来发展关键是改变思路,从top-down的角度,依靠数据挖掘的技术,从现有的万维网中学习本体,而不要总是按兵不动,等待哪天用户自己来建本体。
    个人之间。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1 16:11:00
     
     Leon.Essence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9
      等级:大四寒假(收到Microsoft的Offer啦)(贵宾)
      文章:129
      积分:1409
      门派:W3CHINA.ORG
      注册:2005/9/4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Leon.Essenc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Leon.Essence加入好友 查看Leon.Essence的个人资料 搜索Leon.Essence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Leon.Essence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Leon.Essence的博客16
    发贴心情 
    语义网的技术要真正的推广,最重要的是要让普通的用户在日常的使用中愿意建立semantic data,这一方面要开发和用户日常的软件使用联系紧密,方便友好的semantic data的编辑工具,更为重要的是,要让用户觉得他建立semantic data花费的努力,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

    ----------------------------------------------
    做个勤奋者,思考者,更要做个偏执狂!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2 9:29:00
     
     micky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9
      等级:大四(GRE考了1600分!)
      文章:203
      积分:1357
      门派:W3CHINA.ORG
      注册:2004/3/23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micky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micky加入好友 查看micky的个人资料 搜索micky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micky的博客17
    发贴心情 
    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方向,其目标和方法都不一样,重点也不一样,但是两者又互为补充和促进。

    同样,对于语义网或语义技术,学术界可以展开很广泛的研究,不用太关心未来的应用;而工业界则强调如何被广泛应用,如何为企业带来价值。

    以前在学生时期主要是做研究,不清楚如何用。而现在在企业里,当然更关注如何应用了。希望能有更多应用方面的讨论,从实际应用出发来讨论语义网和语义技术。

    我现在更喜欢用“语义技术”这个词了,毕竟语义网仅仅侧重在Web这方面,而真正的应用确很广泛,特别是在企业范围内。所以我觉得谈语义技术的应用更为合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2 12:38:41编辑过]

    ----------------------------------------------
    语义技术的应用就在眼前!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2 11:38:00
     
     lizfsmile 美女呀,离线,快来找我吧!
      
      
      等级:大一新生
      文章:6
      积分:85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5/10/11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lizfsmil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lizfsmile加入好友 查看lizfsmile的个人资料 搜索lizfsmile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lizfsmile的博客18
    发贴心情 
    很深奥,似懂非懂的,云里雾里。还得努力学习。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2 22:15:00
     
     lxqneu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大二期末(汇编考了97分!)
      文章:76
      积分:357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8/3/26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lxqneu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lxqneu加入好友 查看lxqneu的个人资料 搜索lxqneu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lxqneu的博客19
    发贴心情 
    有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语义搜索引擎,用户输入了java这个搜索词,语义搜索引擎是怎么样工作的呢?rdf,owl在这里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怎么起作用的?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3 15:15:00
     
     baojie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9
      头衔:小学生
      等级:研一(参加了一年一度的XML大会)(贵宾)
      文章:667
      积分:4442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3/11/24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baoji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baojie加入好友 查看baojie的个人资料 搜索baojie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baojie  访问baojie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baojie的博客20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zouyuanrenren在2008-6-11 9:12:00的发言: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这么简单得来看。
    首先我想提出一个质疑,楼主把Ian那一拨算在AI的研究人员了。其实这不是很恰当。本质上描述逻辑本体论跟传统的AI也是相反的。传统AI是数据处理智能化,让机器能跟人一样来处理原始信息。而语义网的研究是数据表示智能化,让人跟机器一样来写非常形式化和结构化的文档。这两个是相对的方向,当然现在有些语义网的研究应用了AI的技术,又反过来补偿到AI中去了。
    [/quote]

    你也提到了“而语义网的研究是数据表示智能化”。Ian的工作很明显不直接在这上面。他和他的助手们主要还是在知识表现和推理上下功夫。我的理解这些都是很传统的AI的工作。

    [quote]
    其次,其实所谓“语义网研究"这个笼统的提法本身就不是很恰当,这个圈子里的很大一部分先驱者,包括楼主说的AI派,并不是针对语义“Web”来做研究的。他们所做的更多是描述逻辑,本体论,知识系统,知识表示等等等等的内容。这些东西本身不一定是web的背景,web只是一个可能的应用方向。只是因为恰好是这部分人把DL和ontology引入SW的研究并且开发了OWL这个Web Ontology Language,所以把这些研究人员都算成语义网的研究力量了。
    从这部分KR&R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引入更多的semantics或是研究那些“屠龙之技”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考虑太多工程应用方面的事情,而贯注于理论的研究。你看DL Handbook,从头到尾连例子都没几个,全是大篇大篇的理论。作为逻辑学家,能在本体大规模应用之前就把诸如本体映射本体进化之类的问题都解决的话,他觉得比一个Killer App.更有意义。跟这些研究人员讨论Killer App.或是抓住用户之类的完全是徒劳的,人家的兴趣在于解决理论问题,探索表达能力的极限,并不是开公司赚大钱。按照欧洲的学术传统这也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太多要苛责的。
    [/quote]

    呵呵,当然。我的意思是说,不应该让他们占据太多的研究资源。应该让更多优秀的青年来从事面向应用的工作。

    [quote]
    我觉得要检讨的反倒是许多后来加入这个圈子的研究人员。由于某些学者在理论上走得比较超前比较成功,所以很多人误认为这个是研究的热点,发文章的机会大把,所以就盲目跟进走到那条路上去了,也不清楚到底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打着个“Web”的牌子做一些根本没法在web scale下应用的东西,导致现在语义网的研究过于理论化和小众化。我想之所以楼主提到的用户界面和日常应用之类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个是主要原因。大家都想着发文章,开发用户界面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干啊?如果没有大的企业力量的介入的话,但单靠学术界的力量,是很难往大规模应用的方向上走的。即便走上这条路了,这一步也一定是从小众娱乐的圈子出发的(比方说为了做某个研究需要非专业人员的参与,所以顺便开发了一个用户界面给普通用户之类的。。。)。
    [/quote]

    学术界的工作重点之一应该是向企业界澄清对语义网的一些误解。当然很多误解本来就来源于学术界本身的误区。学术界应该理清自己的思路,理解现实应用的需求,理顺和企业界的关系。

    [quote]
    另外,出现目前这种尴尬状况,可能反过来说明理论研究还不足够,使得语义网相对于数据库或是web 2.0并没有突出的优势(表达能力强的复杂度太高,表达能力弱的仅仅聊胜于无)。否则大公司企业怎么可能到现在都一直按兵不动?他们一定对这个技术是否有利可图还抱有疑问——貌似Google宁可用人肉引擎也不支持语义网。像楼主说的semantic email,semantic blog之类的听起来似乎很轻松,但要做得好,其背后的技术含量也是不低的。我觉得肯定有人尝试过,只是搞不出可用的东西来。用户界面,所见即所得的自动标注编辑器我觉得倒是可行性比较高的方向。
    [/quote]

    我觉得主要还是企业界对什么是语义技术被学术界搞糊涂。如果限定在RDF和OWL,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兴趣。实际上比如Twine和Semantic MediaWiki这样的语义网应用,压根就没有用RDF -- RDF只是一层皮肤而已,核心还是关系数据库。如你所说,任何一个应用,做到企业级规模,背后有各种复杂的工程技术细节问题。学术界的任务显然不是要去解决这些问题,但要给企业界一个大的思路,如何能在现有的成熟技术条件下(而不是未来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quote]
    其实每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应该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喜欢理论的就让他们去慢慢钻研理论,对应用有兴趣的就想办法怎么把理论实用化技术化。单方面强调semantic或是web都是片面的。即便是资源有限人力有限,你也没法强求搞逻辑的人来开发应用。但有志于做应用的人就没必要盲从所谓的大牛们去钻理论研究的牛角尖。所以我觉得分裂是早晚的事,晚分不如早分。


    不是改变现在的人,而是要号召以后的人。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8/6/14 3:33:00
     
     GoogleAdSense
      
      
      等级:大一新生
      文章:1
      积分:50
      门派:无门无派
      院校:未填写
      注册:2007-01-01
    给Google AdSens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oogle AdSense加入好友 查看Google AdSense的个人资料 搜索Google AdSense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oogle AdSense  访问Google AdSense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Google AdSense的博客广告
    2024/6/24 12:04:25

    本主题贴数20,分页: [1] [2]

    管理选项修改tag | 锁定 | 解锁 | 提升 | 删除 | 移动 | 固顶 | 总固顶 | 奖励 | 惩罚 | 发布公告
    W3C Contributing Supporter!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25.0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