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语义网技术体系》
作者:瞿裕忠,胡伟,程龚
   XML论坛     >>W3CHINA.ORG讨论区<<     计算机科学论坛     SOAChina论坛     Blog     开放翻译计划     新浪微博  
 
  •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软件下载
  • 资料下载
  • 核心成员
  • 帮助
  •   Add to Google

    >> 本版讨论Semantic Web(语义Web,语义网或语义万维网, Web 3.0)及相关理论,如:Ontology(本体,本体论), OWL(Web Ontology Langauge,Web本体语言), Description Logic(DL, 描述逻辑),RDFa,Ontology Engineering等。
    [返回] W3CHINA.ORG讨论区 - 语义网·描述逻辑·本体·RDF·OWLW3CHINA.ORG讨论区 - Web新技术讨论『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 → Ian Horrocks: 大气中成 查看新帖用户列表

      发表一个新主题  发表一个新投票  回复主题  (订阅本版) 您是本帖的第 17631 个阅读者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平板显示贴子 浏览下一篇主题
     * 贴子主题: Ian Horrocks: 大气中成 举报  打印  推荐  IE收藏夹 
       本主题类别:     
     baojie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威望:9
      头衔:小学生
      等级:研一(参加了一年一度的XML大会)(贵宾)
      文章:667
      积分:4442
      门派:XML.ORG.CN
      注册:2003/11/24

    姓名:(无权查看)
    城市:(无权查看)
    院校:(无权查看)
    给baoji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baojie加入好友 查看baojie的个人资料 搜索baojie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baojie  访问baojie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baojie的博客楼主
    发贴心情 Ian Horrocks: 大气中成

    Ian Horrocks在描述逻辑界可谓泰山北斗,常人不可望之项背。看他的履历,确也并非一条直线。1981年,Ian在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本科毕业,去一家微处理器实验室,后来去一个数据流并行结构工作组工作。1983年他去了一家公司,负责字处理程序和桌面出版软件的开发。 (引自其博士论文)

    直到1994年,Ian才回到曼大读硕士,95年毕业。又过了2年,作出了Fact,拿到了博士学位。此时Ian已经40岁上下,无论如何不能算少年得志了。况且,他3年只有2个workshop论文(根据其个人主页),若按美国标准申请教职,怕连面试机会都不会有。

    然而Ian的博士论文却是一个震撼性的结果。以前,逻辑学家觉得一个逻辑语言,如果有超过多项式的复杂性,就是一个不应该被考虑的,不实际的语言。而Ian实践证明,有若干优化算法,可以极大的降低一些有丰富表达力的语言的复杂性(甚至达到三个数量级),这就使后来一系列语言如S, SH, SHIQ, SHOQ, SHIOQ(也就是OWL-DL)成为可能。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突破。当时还没有语义网,连XML也没有,可是Ian的工作为10年之后今天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以后,Ian的创造力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除了在推理优化之外,他在DL表达力的丰富, RDF, OIL和OWL语言的指定,ABox推理,datatype扩展,语义网规则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凡的贡献。和许多研究者不同,Ian的大量工作是自己(而不是学生)的原创。大多数年份,他能有10篇甚至更多的第一作者论文,而且绝对是高质量的论文。对于大多数研究人员,这就是奇迹了。(国内有些学者号称一年20,30篇SCI论文的,除了大多数是学生的工作不算,就是那些论文本身往往看了就让人生气,比如常识性错误)

    我04年见过Ian Horrocks一面,有幸他坐到我的桌子对面也拿出笔记本改slides,聊了几句. 他给我的印象是个很内敛的人,和Mark Musen, Nataliya Noy, James Hendler, Bijian Parisa之类都大不相同- 后面这几个都是很喜欢出风头,说话很居高临下的派头。 (L. Serafini和Alan Rector也满和蔼的 - 大概就是学者和学术官僚的区别吧)

    Ian 四十岁前并无为世人知的成就,而五十岁时则必可以一代宗师的地位傲视群雄,可谓大气中成。我辈后生,除景仰外,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我个人觉得,当代科学,早已不是天才的时代。Ian是不是天才?我不敢说。不过我辈昭昭俗人,恐怕没有几个是天才。博士毕业,大多也30左右了,比之牛顿,爱因斯坦,狄拉克,海森堡之类青年得志者,已经足够老了。不过既然现在科学研究是大科学,个人在其中无非是一个螺丝钉,或者一个在科学进化的育种场中提供随机变异用的种子,真正的个人聪明,比重是越来越小了。科学家成名的年龄越来越晚,实在是一个时代的趋势。这不是一个浮躁者的舞台。(当然,当不了科学家还可以当学术官僚,一样功成名就。)

    许多时候,感觉读博士一种程序性的折磨。无穷无尽的寻找,失败,再寻找,再失败。在对一个领域没有了解的时候,寻找的方法不是意义不大,就是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有意义别人也没做过但是自己或者老板的水平又不足以解决。所以许多人都希望开始就找到一个好的题目,不要“浪费时间”。不过快毕业的回过头来一看,恰恰不是最后写在博士论文里的那些东西,而往往是被否定掉的那些想法和方向,使自己对整个领域有了广泛的了解。选择做什么难,选择不作什么就更难了。这恐怕也是博士教育和硕士教育的一个区别吧。

    之所以说到这个是从Ian的履历想到,其实人何尝能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呢?如果Ian接着做字处理软件,是不是也会一样出色哪?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是一种选择,一个学位是一种选择,在什么国家生活和居住,在什么行业从事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终身生活,等等,一个选择就意味着更多的不选择。怎样才能知其可,知其不可呢?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无穷无尽的寻找,失败,再寻找,再失败呢?

    其实一个好的学者,往往有一个好的心态。不急躁,不冒进,调查而后结论;名利视之当然,失败视之当然。我想博士的程序性折磨,对形成这种健康的心态是有益的。教育当然不仅是塑造一个学者,也是塑造一个人,一个健康的,全面的,成熟的人。

    再回到选择的问题。博士选题,什么样的最好?我以为计算机科学有大体有两种:树叶型的树枝型的。树叶型的研究,基于既有的理论,或者加以修订,或者加以应用,春天长出,秋天落下,来年便不再有人记得。有的博士论文,就是三四个树叶的集合,何以能指望产生持久影响呢?树枝型的研究,并不着眼于立即生叶开花,而是找到领域的一个切入点,寻求一个不光是对特定对象有效的研究方法,扎扎实实的做几年比较和积累,或许几个春秋之后,才能长出叶芽。而一旦奠定这样的基础,每年都会有新的叶子产生,过几年之后,小枝变大枝,又衍生出新的小枝。Ian的选题,无疑就是一个恰当的树枝,而现在的树叶,也无非是厚积薄发,从当年的小枝演化而来的具体成果。

    知道什么不去做是最难的。如果着眼于眼前的publication,做了几个树叶,也及时发了几篇论文,是否就是最优的选择呢?有没有一个规划让自己的工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影响呢?Ian如果当年的切入点就是医学知识库的建模和具体实现(其博士论文的资金来源),是否还会产生今天这样大的影响力呢?

    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就是指这种“不选择”的艺术吧。

    共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5 12:06:18编辑过]

       收藏   分享  
    顶(0)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br>发贴IP:*.*.*.* 2006/3/24 19:19:00
     
     GoogleAdSense
      
      
      等级:大一新生
      文章:1
      积分:50
      门派:无门无派
      院校:未填写
      注册:2007-01-01
    给Google AdSense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Google AdSense加入好友 查看Google AdSense的个人资料 搜索Google AdSense在『 Semantic Web(语义Web)/描述逻辑/本体 』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Google AdSense  访问Google AdSense的主页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查看Google AdSense的博客广告
    2024/6/16 5:30:59

    本主题贴数15,分页: [1] [2]

     *树形目录 (最近20个回帖) 顶端 
    主题:  Ian Horrocks: 大气中成(4375字) - baojie,2006年3月24日
        回复:  阅读后,感悟中(14字) - zhuxuanlv,2006年3月26日
        回复:  那么说你毕业了(14字) - baojie,2006年3月26日
        回复:  好文长了见识懂了道理多谢lz!(34字) - superc_7,2006年3月25日
        回复:  学习中。。。没有办法,中国的教育制度决定了你我,我们是无法改变的。(68字) - niwota,2006年3月25日
        回复:  -_-||各位大牛已在这里讨论分赃问题了!学术就是学术,与其它无关。想要名利,方法还是很多的,呵呵..(135字) - Ambrosia,2006年3月25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Ambrosia在2006-3-25 9:43:00[/i]的..(227字) - baojie,2006年3月25日
        回复:  其实ian人挺好的,不过如果你去套他,他也不会比jim回复了勤快。只要做了prof,都不大可能em..(367字) - iamwym,2006年3月25日
        回复:  Ian也是人,肯定也有俗不可耐的一面。偶这个文章,不过是一个主观的blief,不是客观的descr..(199字) - baojie,2006年3月25日
        回复:  就是看自己的想法了哪一种都是混阿,呵呵(40字) - iamwym,2006年3月25日
        回复:  大牛都是理论功底扎实。科学家不好当。(36字) - cyn0sure,2006年3月25日
        回复:  看完这篇帖子,很让人冲动。太多的时候,我们因太注重追求某些东西(比如文章等等),而急功近利,忽..(434字) - admin,2006年3月25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admin在2006-3-25 0:36:00[/i]的发言:..(597字) - baojie,2006年3月25日
                回复:  [quote][b]以下是引用[i]baojie在2006-3-25 15:12:00[/i]的发..(231字) - admin,2006年3月25日
        回复:  赞!!!baojie写得真好!长知识长见识。还有自动分行的符号可能造成了最终版本的断行,需要..(128字) - npubird,2006年3月25日

    W3C Contributing Supporter! W 3 C h i n a ( since 2003 ) 旗 下 站 点
    苏ICP备05006046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68.359ms